你可能以为俄军猛攻红军城是为了占领战略要地?错! 真实原因藏在自来水管里。当顿涅茨克居民拧开水龙头却滴水不出时,俄军的坦克已经瞄准了真正目标——斯拉维扬斯克。 这座城握着顿巴斯的水喉,不拿下它,百万人将陷入干渴地狱。
顿涅茨克的居民已经习惯了“水日”——每两天才来一次水,每次供水仅6小时。 人们必须掐着表接水,用光所有能装水的容器:水桶、脸盆甚至锅碗瓢盆。 如果错过这短暂的水流,接下来48小时连刷牙都成问题。 更糟的是,城市边缘的居民区连这点水都接不到,只能靠生锈的运水车从泥塘抽水救急。 而这样的水,喝下去轻则腹泻,重则中毒。
这种干渴的根源在斯拉维扬斯克。 一条名为“北顿涅茨河—顿巴斯”的运河从这里出发,像血管一样贯穿整个顿巴斯。 但2014年战火燃起后,运河的6座泵站被炸毁,管道被炮击300多次。 如今这条300公里的“水动脉”基本瘫痪,顿巴斯300多个村镇、390万人的饮水命悬一线。
俄军对红军城的猛攻,其实是场精心设计的陷阱。 他们从北、东、南三路包抄红军城,每天用炮弹把乌军阵地犁一遍,再派小分队像泥鳅一样钻进防线缝隙。 乌军第110旅的士兵在战壕里抱怨:“每公里不到20人,根本堵不住缺口! ”
这种打法逼得乌军把老家底都掏出来了。原本守在双子城(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)的精锐部队被调往红军城救火,结果双子城防区空门大开。 更惨的是恰西夫亚尔高地,卫星照片拍到乌军从这里抽走两个营去填红军城的坑,导致高地防线出现致命漏洞。
而俄军真正的杀招藏在战场外。 他们悄悄从罗斯托夫州拉了条200公里长的输水管,每天往顿涅茨克灌30万吨水。 但这只够解一半渴,工业用水依然卡脖子。普希林说得直白:“不全拿下斯拉维扬斯克,顿巴斯永远是被掐住喉咙的囚徒! ”
就在红军城炮火连天时,美俄领导人坐上了阿拉斯加的谈判桌。 特朗普想要个“体面停火”,甚至提出“空中停火”方案——双方停飞导弹无人机,但地面照打。 这种方案对俄军反而是好事:他们能用大炮碾压乌军,还不用担心头顶挨炸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镜头前咬牙强调:“领土是红线! ”可他背后的现实是:顿巴斯90%地盘已丢,乌军炮弹产量只有俄军的七分之一。 德国总理默茨虽然喊着“必须保障乌克兰安全”,但欧洲连买武器给乌克兰的钱都要自掏腰包。
俄方谈判代表冷笑甩出条件:想要水? 拿领土换!承认顿涅茨克等四州归俄,开放运河维修通道。 否则就算停火,斯拉维扬斯克的水闸永远别想开。
乌军不是不知道水的重要性。 他们派重兵把守运河沿线,甚至在107公里外新建水坝,想彻底锁死流向俄控区的水源。 但现实是:乌军战线拉得太长了! 从苏梅岛赫尔松,上千公里防线像破渔网处处漏风。
前线的指挥官向基辅发急电:部队减员超40%,有的旅只剩500人能打仗。 更荒诞的是装备——士兵举着1980年代产的“古董级”反坦克导弹,而俄军坦克群正碾过田野。 北约情报官摇头:“乌军缺5万兵源,可老百姓早打不动了。 ”
最要命的是,当俄军突破红军城西边的多布罗皮利亚,通往第聂伯河平原的大门就敞开了。 那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,俄军坦克一天能冲12公里。 若真被冲到第聂伯河左岸,乌东所有水源地将尽失。
现在的斯拉维扬斯克已变成钢铁堡垒。 乌军把从西方搞来的豹2坦克全堆在这里,战壕挖得密如蛛网。 但俄军的打法更狠:他们刚在红军城用“铁砧战术”锤烂乌军防线——炮兵昼夜轰击,无人机精准点杀,步兵小队趁乱穿插。
更令乌军后背发凉的是恰西夫亚尔高地失守。 这里俯瞰斯拉维扬斯克,俄军炮兵观测员站在这儿,连运河泵站里的螺丝钉都看得清。 炮弹随时可能砸向泵站控制室,让修复运河的最后希望泡汤。
顿涅茨克居民阿列克谢在空水桶上刻满正字,记录停水的日子。 他说:“我们像沙漠里的鱼,等斯拉维扬斯克的水来救命。 ”而俄军坦克的炮口,已转向运河的源头。
融丰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-配资门户网站平台-最可靠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